昨天,今年首次海葬公祭在八大峡码头举行,哀乐低回,祭文荡肠,汽笛长鸣,778名逝者的骨灰在花瓣的簇拥下融入大海,回归自然。据统计,山东省青岛市自1991年开始实行海葬以来,至今已有10442名逝者长眠大海,其中外地逝者占到了四分之一。
现场
2600人参加海葬
昨天早晨8时,八大峡码头上响起了低沉的哀乐,“长歌当哭,九天同悲,永志心间,情寄沧海……”随着主持人满含深情的海葬祭文,青岛2015年春季海葬仪式开始。参加海葬的家属们怀抱亲人骨灰坛,手提盛满花瓣的花篮在码头有序列队。集体默哀1分钟后,所有参加海葬仪式的家属分5批次依次登船,鸣礼炮9响后海葬船起航。
在海上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到达指定海域后,在《葬礼进行曲》中,海葬抛撒骨灰的仪式正式开始。今年海葬采取了骨灰直接撒海和放置环保祭坛两种方式。其中放置环保祭坛的方式是将盛放骨灰的莲花盒缓缓放进大海,这种骨灰坛由可降解的陶泥制成,遇水几分钟后就能融化,寓意着逝者在莲花的陪伴下长眠大海,长久安息。工作人员将骨灰坛一个接一个缓缓沉入海中,家属面向大海集体三鞠躬,向亲人作最后告别。
“爸,您生前就特别喜欢大海,现在大海就是您的家了,我们看到大海就看到您了。”市民孙先生一边将父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一边默默地念叨着。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葬作为一种环保的殡葬方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昨天,约2600名家属参加了海葬仪式,其中包括700多位外地家属。
人物
再带妻子来“看”海
62岁的孙先生登船后始终怀抱着妻子的骨灰,看着眼前的一片大海,不时揭开包裹骨灰坛的红绸布,默默地说上几句。孙先生告诉记者,2006年妻子因病去世,之后他一直将妻子的骨灰寄存在淄博当地的殡仪馆,之所以参加今年的海葬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和妻子对青岛这片海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另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给我们优惠政策,鼓励海葬。”提到和青岛这片海的感情,要追溯到35年前,1980年,孙先生和妻子结婚时,选择到青岛旅游,在栈桥一带两人还拍了照片、划了船,那次旅游之后,妻子深深地爱上了青岛的海,多次和孙先生提起。妻子去世后,孙先生一直就希望把妻子再带到青岛的大海边,让妻子在大海中长眠。
“我一直在网上关注着青岛海葬,就是经济上有些吃力。”孙先生说,前几年,参加青岛海葬的费用至少需要2000多元钱,他还要负担两个女儿的上学和生活费用,因此一直没有实现为妻子海葬的想法。最近两年,淄博市政府鼓励市民采用海葬等文明环保的殡葬方式,也给市民一些优惠政策,因此今年他报了名参加青岛的春季海葬公祭仪式。“以后她就可以天天和青岛的大海在一起了,我也算了了一桩心愿,也是为她做了最后一点事情。”孙先生说。
外地逝者占四分之一
青岛市自1991年开始实行海葬以来,至今已有10442名逝者长眠大海。骨灰是经过高温焚烧的,无毒无害,入海后,海水会将骨灰送入深海,整个海葬过程不会污染海洋环境。随着海葬影响力的增大和群众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文明节俭、自然环保、节约土地、造福子孙的新式葬法,海葬已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我市骨灰撒海数量也逐年递增,20多年来,每年海葬人数由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1000余人。
对逝者家属的优惠政策也在不断推出。自2010年10月1日起,青岛市政府对本市户籍居民实行免费海葬的惠民政策,至今已惠及5273名逝者。2013年海葬时首次增加了庄重的海葬公祭仪式。
据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除了青岛本地,许多省内城市的逝者家属也开始选择到青岛参加海葬,昨天举行的第71次海葬中,有778名逝者回归自然,其中本市594名,外地184名。报名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辐射到全国,每年海葬外地逝者的比例已增至25%以上。同时,许多城市也为参加青岛海葬的市民给予相关的奖补政策,其中,淄博市从2003年开始参与青岛的骨灰撒海活动,13年中,共有296名逝者的骨灰撒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