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青岛市殡葬服务网!

联系方式

服务热线
0532-84961513
地址
青岛市重庆南路178号
邮箱
qdbzxh@163.com

聚力生命文化发展,唱响生态文明之歌

2019-03-27 10:45:50  9096952次
字体:加大 减小

聚力生命文化发展,唱响生态文明之歌

——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坚持和推进绿色发展纪实

引言: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坚持从实际出发,顺应新时代生命文化发展要求,持续聚力于高质量生命文化发展,统筹群众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目标,不断推进绿色殡葬改革,高调唱响了生态文明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持续满足群众需求,青岛市殡葬管理所着眼实际,进一步补短板、抓落实,优化殡葬服务、规范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坚持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在现代生命文化发展建设方向上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进步。

一、立足实际,统筹谋划现代生命文化和绿色发展新篇章

青岛市殡仪馆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99.7亩,随着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原先位于市郊的殡葬管理所已经处于市区相对中心位置,告别火化量由最初的每天几具、十几具增加到了现在平均每天四十余具,高峰时达到六十余具。但发展矛盾也日益凸显:所内大多数建筑、设施设备相对陈旧落后,业务发展相对受限;老旧燃油火化炉造成的烟尘排放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周边群众生活;馆内骨灰存放量近8万具,祭扫群众露天焚烧各类祭祀用品造成环境污染,每逢清明、寒衣节、除夕等祭扫大节,馆内更是遍地焚烧垃圾,馆区上空及周边区域灰飞烟飘,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生活和健康;祭扫节日期间祭扫群众达几十万人,拥挤、火灾等各种隐患愈发突出;群众取盒外出祭扫方式需占用大量人力资源保护骨灰安全……,这些都与生态文明、现代殡葬文明,以及与新时代绿色殡葬发展需求、群众多样化的殡葬需求极不适应。

各种矛盾凸显,祭扫群众不满、生活在周边的群众也不满,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不改不行,改晚了都不行。为此,殡葬管理所党总支一班人持续深入生产一线,认真调研,找准矛盾和症结所在,仔细研究探讨,最终决定通过对硬件设施逐步改造升级、软件同步配套建设、提升生态葬服务层次、宣传引导现代祭扫新风等方式,疏堵同步推进,逐步取消露天焚烧,循序渐进向绿色殡仪馆迈进,坚持聚力生命文化发展,实现绿色生态殡葬的总思路,全力打造以现代生命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新型殡仪馆,努力为岛城的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硬件升级,以节能减排为基础做好生态大文章

从2005年起,殡葬管理所先后对10台火化炉进行油改气的升级改造,并全部加装了尾气处理设备,烟尘尤其是二噁英排放量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全部符合GB13801-2015《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现有单位遗体火化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并分别于2012年、2017年先后建设了42台环保祭奠炉供群众环保祭扫,并全部配套安装了尾气处理设备,主要大气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配套设施既满足了平日群众祭扫焚烧需求,又做好了排放的减法,引导群众循序渐进迈向文明祭扫。同时,从2016年起,骨灰安放楼采取腾空一个寄存房间改造一个寄存房间的做法,逐步对开放式骨灰寄存进行封闭式改造,力争最终全部实现寄存格位的封闭式存放,在确保骨灰寄存安全的同时引导群众绿色文明祭扫。

三、迎难而上,下定决心打好禁止露天焚烧攻坚战和持久战

硬件改造到位,具备了禁止露天焚烧的初步条件。但以焚烧各类祭祀用品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传统祭扫形式和“入土为安”的丧葬理念已经存在上千年,面对大节几十万祭扫群众,突然间取缔焚烧祭祀品不仅不现实,而且容易引发矛盾,通过让群众选择生态葬来减少祭祀品焚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殡葬管理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快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祭扫的脚步。

殡葬管理所下定决心,决定采取逐步推进的措施,打一场禁止露天焚烧,倡导生态安葬和文明祭扫的攻坚战。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倡导,馆内加强防控管理的方式,从2016年3月起,全面禁止纸牛、纸马等各类迷信纸扎用品带入馆内焚烧;2017年对馆区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禁止群众在露天场地进行焚烧;2018年祭扫大节又充分做好广泛提前宣传,引导群众自觉选择绿色文明祭扫方式,禁止露天焚烧工作首战告捷。2018年5月殡葬管理所全面禁止焚烧衣物、被褥等遗物。至此,全面禁止焚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青岛市殡仪馆向绿色无烟殡仪馆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四、正确引导,绿色殡葬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禁烧工作要取得最终胜利,相应的配套宣传措施就必须到位,也必须给百姓提供新型生态安葬和文明祭扫方式。

2016年起,市殡管所持续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络、自媒体等宣传平台对生态安葬、绿色祭扫进行新闻宣传和公益宣传,引导百姓自觉选择生态安葬和绿色祭扫,并制作了专题公益宣传片在电视台播出,引导群众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切身行动起来,多给岛城碧海蓝天,多给后人绿水青山。

此外,在祭扫节日期间,殡葬管理所坚持组织团员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开展“鲜花换烧纸”的行动,倡导群众将手中的烧纸换成志愿者手中的鲜花,采取鲜花祭扫等文明祭扫的方式缅怀先人,并逐步提升了“鲜花换烧纸”活动服务品质,2017年起将原先散装单支鲜花升级到了精致的手捧花,大大提高了群众对鲜花祭扫方式的接受度。

为给群众提供更加绿色文明的新型祭扫形式,从2018年清明节起,殡葬管理所持续在清明节、寒衣节、除夕等三大祭扫节日期间举办大型绿色公祭活动。迄今共开展公祭活动319场,追忆故人3576名,14300余名家属积极参与。现场工作人员向祭扫家属每人免费送一束手捧花、一条黄丝带,家属身披丝带,手捧鲜花,在思乐声中致怀念诗文,向故人敬献黄土、五谷、薄酒、清茶,行三鞠躬礼,留下缅怀心语,用绿色文明的方式来缅怀故人,践行文明祭扫新风。

五、提升服务,节地生安态葬影响力不断扩大

青岛海葬始于1991年,骨灰撒海数量由最初的每次十几具增加到后来的每次几百具,每次参加群众达到几千人。截止到日前,共有16814位逝者长眠大海,为国家永久性节约土地300余亩,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但青岛海葬的最初开展形式为每年春秋两季各集中在一天进行,对人力物力的需求高度集中,且存在天气、风浪等很多不可控因素,人员集中上船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集中大批量服务模式还可能导致服务不到位,青岛海葬随着参与人数的逐年增加遇到了瓶颈,制约了海葬服务的升级和发展。

2016年下半年,殡葬管理所党总支针对海葬服务开展过程遇到的问题矛盾,决定对持续了26年的海葬模式进行彻底改革——改大规模、大批次、单批次、集中化海葬为小规模、多批次、小批次的常态化海葬;改形式单一的集体海葬形式为高、中、低档集体海葬和高、中、低档个性化海葬,并可按家属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的不同海葬形式,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成立海葬工作办公室,打造和成立专门服务团队,从礼仪、形式上进行精心设计和精细化服务。服务模式改变升级三年来,服务影响力持续扩大,辐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几乎所有省市,覆盖人群既有普通百姓,也有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青岛当过兵的海军官兵,还有参加边疆建设的老同志及海外友人。在与济南、淄博等地民政部门开展合作的基础上,又相继与潍坊、日照等地开展了新的海葬合作,日前与呼和浩特的海葬合作工作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2017年10月,为解决海葬重“葬”轻“祭”的问题,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开展了以“让大海带去我们的思念”为主题的首次海上绿色公祭活动,开启了青岛海葬“葬”与“祭”并重的新篇章。

 2018年12月1日,以“绿色让生命更美丽”为主题的陆地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在青岛市殡仪馆正式开启。在文明与自然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仪式中,20位逝者的骨灰在生态人文公园有序安葬。标志着以树葬、草坪葬、花葬为主要形式的不保留骨灰陆地生态葬活动正式启动,这是继1991年青岛海葬开展以来,青岛市节地生态安葬的又一个里程碑,影响意义重大。

今后,市殡葬管理所还将持续提升各类生态安葬和生态祭扫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祭祀故人的平台。力争通过完善服务举措,使生态葬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最佳的、最长远的葬式选择,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心存善念,慎终追远”的祭祀文化。

六、不忘初心,坚持群众满意和绿色发展决心永不动摇

近几年来,青岛市殡葬管理所聚力绿色生命文化,不断全方位提升殡葬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尤其在坚持和倡导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根本性的转变和胜利,引导了群众殡葬祭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行动上的进步,为倡导移风易俗、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下一步,青岛市殡葬管理所将牢记新时代殡葬改革和发展的使命任务,在上级党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推进服务升级、不断推进绿色殡葬,坚持为群众提供满意殡仪服务和绿色殡葬资源的决心永不动摇!

(撰稿:青岛市殡葬管理所  田安峰  袁文静)


在线QQ 首页 在线咨询
0532-84961513
服务热线 移动端浏览
通过手机继续浏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