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青岛市殡葬服务网!

联系方式

服务热线
0532-84961513
地址
青岛市重庆南路178号
邮箱
qdbzxh@163.com

【清明】山东:聚焦四维用力 优化服务生态 殡葬改革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

2025-04-02 09:10:50  232788次
字体:加大 减小

转自:中国民政杂志

作者:山东省民政厅  


      近年来,山东省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殡葬改革为抓手,坚持殡葬为民、公益惠民,系统谋划布局,赋能关键队伍,着力减项降费优服务,加强宣传引导凝聚共识,连续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积极推动构建惠民利民便民的殡改新生态。


突出整体布局 推进殡葬改革有深度


  山东省民政厅立足职能职责,将殡葬改革纳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高位谋划,整体布局。联合自然资源等部门出台《山东省“十四五”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发展规划》、《山东省公墓建设规划指引》,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公益性安葬(放)设施的建设规划、标准和服务规范,提出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处县级示范性绿色殡葬设施,每个乡镇至少建成2~3处绿色殡葬设施。2019年以来,连续5年争取省级财政累计拨付1.3亿元用于支持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累计新建改扩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2338处,新增节地生态墓(格)位162.2万个。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2024年培树100个“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项目,鼓励群众选择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形式,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赋能关键队伍 提升群众自治水平有力度
  把红白理事会建设作为“深化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全省建成5.4万个农村红白理事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指导村(居)完善村规民约,纳入喜事新办、丧事俭办等内容;广泛听取农村群众意见建议,制定农村红白事指导标准,推动简化丧事办理流程;组建以红白理事会成员、党员、乡贤等为主体的红白事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传,提供红白事场地布置、流程指导等服务。2024年,各地开展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教育培训22万场次,有力提升了红白理事会自我管理、政策宣传和服务群众能力水平。东营市利津县创新设立“跨村联建”红白理事会、制定《联建红白理事会章程》,建立“章程共议、事务共办、资源共享”协调机制,成功打造“为民利津·礼安津城”殡葬改革品牌,群众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自治能力不断获得提升。

减降治丧负担 优化群众服务体验有温度

  聚焦治丧群众基本服务需求,山东省民政厅创新提出“殡葬为民服务高频事项T0P15”,围绕服务重点、按照民生思维推进殡葬改革。一是全面推行基本殡葬服务减免。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文件把惠民殡葬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范围,面向辖区所有城乡居民实现遗体接运、遗体存放(3天)、遗体火化、骨灰寄存(1年)“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收费行为,保障殡葬行业公益属性,切实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二是扎实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行动。围绕精简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优化提升服务等重点方面,联合发改、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为期7个月的“减项降费优服务”行动,截至目前,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取消收费项目共计503个,降低收费项目700个,简化手续(环节)48个,提供便民服务项目242个、免费用品项目429个,完善服务管理制度348个,为群众节约治丧费用约1581万元。三是聚焦“小切口”狠抓专项整治。开展殡葬服务机构鲜花殡仪服务乱收费问题治理,联合省发改委、市场监管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殡仪馆鲜花服务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鲜花等殡仪服务收费,推行鲜花服务“租售并行”、“可租可售”,据测算每年可为群众节约治丧费用约820万元。四是牵头启动全省“居民身后一件事”集成办。已纳入2025年度“山东省2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依托“爱山东”政务平台,整合注销类、发放类、停发类等政务服务事项,计划联办11个部门39个事项,首批已实现11个事项集成办,今年5月将全面上线运行,让“身后事、伤心事”高效办、一次办。

宣传凝聚共识 营造文明殡葬氛围有广度
  一是突出文化引导。鼓励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丧俗改革题材的小戏小剧,博兴吕剧《美丽乡村移风易俗说唱》、小品《红白公事》,深受当地群众广泛欢迎,各地群众主动抵制摒弃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陈规陋习,积极响应文明节俭治丧办丧意识日益增强。2023年,山东省民政厅联合省文明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临沂市委市政府推出反映农村殡葬改革题材电影《樱桃崮下》,带来广泛影响,汇聚更多文明殡葬正能量,其中,青岛、烟台、潍坊等市治丧办丧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1天办完,群众治丧办丧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明显降低。二是注重典型引领。全省16市中已有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8市常态化推行骨灰海葬工作,在指定海域每年组织1~2次,海葬费用从免费到奖补4000元不等,近十年累计开展骨灰海葬2.77万具。开展“礼安齐鲁”丧俗改革实践案例征集活动,总结推广各地51个改革经验做法,示范带动全省丧俗改革。比如,沂水县全县已有6万户逝者使用公益性公墓,为政府节省土地1200多亩;寿光市通过改造历史埋葬点824处,改造大坟头27.2万个,节约土地近4000亩;肥城市近三年来累计使用生态墓穴1.6万余个,散埋坟墓迁入公墓3500余个,清理散埋乱葬腾空土地364.7亩,集约利用土地1320亩。三是丰富节日宣传。清明节期间,指导各地通过“礼安齐鲁·文明清明”宣传、“殡仪馆开放日”、“礼安齐鲁”丧俗改革宣传服务活动等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依托“齐鲁民政大讲堂”平台,邀请殡葬领域专家开展生命文化教育讲座,进一步增强生命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线QQ 首页 在线咨询
0532-84961513
服务热线 移动端浏览
通过手机继续浏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