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提升现代殡葬服务意识,要适应“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减少环境污染,形成文明、环保、绿色的殡葬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
现代殡葬服务是发展趋势
我国是人口大国。据统计,我国1952年-1977年每年出生的人口均超过2000万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年死亡人口将逐年递增。按照目前年均死亡人口近1000万人,参加丧葬活动的亲朋好友每户平均30人计算,全国每年参加各种丧葬活动的人群将达3亿人次之多。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发展,推动绿色殡葬、人文殡葬、科技殡葬、公益殡葬、阳光殡葬为核心的现代殡葬已成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识,现代殡葬服务的重大意义也日益被人们认知。
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应当通过优化服务、激励奖补、党员干部带头,倡导群众逐步摒弃传统墓穴的安葬方式,选择不占地、少占地的骨灰安葬方式,比如树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散入大海、江河等现代社会文明节俭的丧葬方式,通过建设公益性骨灰堂,推行立体的骨灰存放方式,推动骨灰安葬向着立体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财政加大预算进行奖补。各地要加大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政府补贴力度,对选择生态安葬的丧属,从遗体接运、存放、穿衣、整容、租用告别厅和守灵堂等一系列的基本丧葬需求都由各市财政进行补贴。
现代殡葬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殡葬服务尚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殡葬服务场所环境差,殡葬法规执行不到位,焚烧花圈、遗物的设备达不到环保要求,丧属在马路上抛撒纸钱不文明治丧,私人改装的遗体接运车辆违规运行等;殡葬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太过单一,殡葬服务行业职工待遇偏低,社会偏见较大;殡葬专业院校没能有效地和殡葬设备生产厂家连接起来,学院的教学设备落后,导致理论和实践没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加强对殡葬行为的监管
由于殡葬服务事关民生,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管措施。一是要加快修订《殡葬管理条例》,理顺殡葬管理部门的职能地位,加大公安、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对违规殡葬行为进行查处、纠正。殡葬管理部门要联合公安、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对销售殡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注册,加强对其经营行为的监管。民政部门、殡葬服务机构每年到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要为市民提供绿色、环保、人性化的祭祀平台还要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微信、微博大力宣传和倡导文明祭祀方式,用鲜花代替烧纸,还可以在网上开追思会,用绿色环保、现代文明的方式来缅怀逝者。
重点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要提高殡葬服务行业从业者待遇,建议全国各地有能力的院校开设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殡仪系,重点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人事部门应对事业编制问题进行改革,聘用制员工应当和在编人员同工同酬。有能力的城市应在殡葬行业建立一支能够处置突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和特大事故的殡葬服务志愿者队伍。
努力营造良好的殡葬工作环境,尽量减少工作环境对职工造成的压力,并通过休假、心理咨询、教育和培训保持职工的心理健康。建议把殡仪馆设为生命教育基地,每年定期组织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认识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进而使殡仪服务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殡仪馆 魏敬鹏)